宋代的印刷(960-1179) 宋代(960-1279年),是中國古代雕版印刷的鼎盛時期。主要特點是:一、政府對印刷重視,從中央到地方的很多部門,都從事過印刷活動。二、由于政府對印刷業(yè)的開放政策,民間印刷十分活躍,形成了汴京、杭州、福建、四川、江西等幾個印刷業(yè)較集中的地區(qū)。三、印刷數(shù)量和種類大增,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以及農業(yè)、技藝、醫(yī)學等書都曾大量印刷。四、佛經(jīng)印刷活躍,多次刻印佛經(jīng)總集。五、首次印刷發(fā)行紙幣,開創(chuàng)了有價證券印刷及商標包裝印刷的新紀元,六、紙、墨的制造技藝及雕版技藝更為精良,書籍的印刷質量達到歷史高峰;版式趨向規(guī)范化。開創(chuàng)了冊頁蝴蝶裝的新型書籍裝幀形式。首次使用金屬版印刷。
一、中央機構的印刷
北宋初年,政府就十分重視印版的收集和重要典籍的印刷,并有計劃有分工地刻印了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等書。建隆四年(963年)刻印了《刑統(tǒng)》一書,是北宋官方刻印的第一部書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國子監(jiān)已存印版十萬片,「經(jīng)傳正義皆具」,到北宋中期,日印刷量達一萬張。
宋代中央主管印刷的機構是國子監(jiān),其印書的主要種類是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類書籍。崇文院、秘書省、司天監(jiān)、德壽殿,左廊司局等部分,也都從事印刷活動,但印書內容各有側重,多與其職責內容有關。有些機構還設有印刷作坊。
二、地方政府印刷
宋代各級地方政府,也多從事印刷,歷代的版本學家都將地方政府所印的書,按其機構名稱分別稱為茶鹽司本、庾司本、漕司本、轉運司本、安撫使本、公使庫本以及州、縣本等。到了南宋,地方政府的印刷更為活躍。特別是今天的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江蘇、安徽等地,是地方政府印刷最為繁榮的地區(qū)。
三、學校印刷
宋代的教育很發(fā)達,各級地方政府都辦有學校,很多學校也都從事印書活動。所印書籍分別稱為書院本、州學本、郡府學本、縣學本等。
四、佛經(jīng)印刷
在印刷史上,佛教僧侶和信徒,一直是一支最熱心于使用印刷術的力量,在唐及五代佛教的印刷還只限于單卷佛經(jīng)及佛像。到宋代則出現(xiàn)佛經(jīng)總集的刻印。今天所知,宋代至少進行過六次佛經(jīng)總集的刻印,這就是《開寶藏》、《毗廬藏》、《資福藏》、《圓覺藏》、《崇寧藏》和《磧砂藏》等。
- 《開寶藏》的刻印。這是印刷史上,第一次由政府組織刻印的第一部佛經(jīng)總集。開寶四年(971年),由高品、張從信主持,在四川成都開始雕刻,至太平興國八年(983年)完成此項工程。歷時十二年,共雕版十三萬塊,可見工程之大,由于它刻于成都,也稱為《蜀藏》。
- 《崇寧藏》刻印于福州白馬山東禪寺院,由主持慧空大師等通過募捐、化緣集資而雕印了一部《大藏經(jīng)》,雕印工作從元豐三年(1080年)開始,至崇寧二年(1103年)完成,歷時二十三年。共計五百余函,6,434卷,其規(guī)模超過《開寶藏》,是歷史上第一次由民間集資刻印的《大藏經(jīng)》。
- 《毗廬藏》由福州開元禪寺發(fā)起,民間集資刻印,開始于政和二年(1112年),完成于紹興二十一年(1151年)。由于加入了宋代新譯佛經(jīng),比《開寶藏》多一千余卷。此經(jīng)的裝幀形式為經(jīng)摺裝,半頁六行,每行十七字。
- 《磧砂藏》刻印于平江(吳縣)磧砂延圣院紹定四年(1231年),開始設立經(jīng)坊,雇工匠刻印,資金由信徒捐贈。這一工程延續(xù)到元代才完成,共六千三百一十二卷,按千字文排序。
- 除上述幾種《大藏經(jīng)》的刻印外,尚有1132年起刻印于湖州的《圓覺藏》;1175年起,刻印于安吉的《資福藏》。政和年間,福建還刻印一部《萬壽道藏》,共540函,5481卷。
- 大批量佛教經(jīng)卷的刻印,為印刷術的發(fā)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,特別是培養(yǎng)和造就了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刻版工匠。
五、民間印刷
宋代民間印刷作坊,幾乎遍及全國。最為集中,印刷量較大的有福建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等地。
- 福建的民間印刷。福建是宋代印刷業(yè)最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。在福州,北宋就進行過兩次大規(guī)模的佛經(jīng)刻印,證明當時已有一大批精良的刻版工匠。而閩北的建寧地區(qū),更集中了較多的印刷作坊,書籍的印刷量居全國之首。兩宋時,有記載的書坊有三十三家。建陽的崇化、麻沙兩處,書坊更為集中。朱熹說:「建陽書籍,上自六經(jīng),下及訓傳,行四方者,無遠不至。」清葉德輝說:「宋刻書之盛,首推閩中,而閩中尤以建安為最,建安尤以余氏為最!惯@里所印書籍,通過書商銷往全國各地。
- 江浙民間印刷。江浙的民間印刷,首推杭州。宋代不少藏書家都認為:「天下印書,以杭州為上」。南宋時,杭州成為政治,文化中心,集中了一大批民間書坊,有的書坊是從東京(開封)遷來。杭州的印刷質量為藏書家所稱贊。這里所印的書,除經(jīng)史子集類書外,還有醫(yī)書、技術書、話本、佛經(jīng)及民間通俗讀物。由于其刻印精良,很多官方的書,也都拿到杭州刻印。
杭州書坊中,以陳氏書坊最為著名。他們刻印的書籍,有記載者近一百種,臨安府中瓦南街東榮六郎家書籍鋪,是從開封遷來,說明北宋時,東京開封也有一定數(shù)量的印刷作坊。
除杭州外,越州、婺州、明州、衢州、嚴州等地也分布著一定數(shù)量的印刷業(yè)。
- 其他地區(qū)印刷。宋代印刷業(yè)較發(fā)達的還有四川和江西。四川的成都一帶,自唐五代以來,印刷業(yè)就很興盛。宋代以來,這里的印刷與建陽、杭州齊名。此外,今天的江蘇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等地,也有一定數(shù)量的印刷業(yè)。
六、紙幣及商標廣告印刷
- 中國是最早印刷發(fā)行紙幣的國家。它是社會經(jīng)濟和印刷技術發(fā)展到較高水準的標志。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(1011年),四川開始印刷發(fā)行紙幣,稱為“交子”。經(jīng)地方政府批準,由十幾戶富商主辦。天圣元年(1023年)改由地方政府主管,并設立“益州交子務”。熙寧二年(1069年)設立潞州“交子務”。兩年后,又設立陜西“交子務”,并逐漸向各地推廣,并改“交子務”為“錢引務”。
- 南宋的紙幣印制發(fā)行統(tǒng)一由國家管理,紹興三十一年(1161年)政府設立“行在會子務”,正式印制發(fā)行紙幣“會子”,票面有一貫、二貫、三貫、二百文,三百文和五百文等。這種紙幣三年為一界,至嘉熙四年(1240年),共印制發(fā)行了十八界。南宋還印發(fā)過一種紙幣稱“關子”。1983年,在安徽東至縣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套“關子”印版,為“景定五年頒行(1264年)。包括票面文版、圖案花飾版、敕準版、關子庫印、關子監(jiān)造印、國用錢關子印、關子富富印及頒行印共八件,均用銅板雕刻。
- 宋代還出現(xiàn)了商標廣告印刷。北宋時的“濟南劉家功夫針鋪”商標廣告銅版流傳至今。該商標廣告版內容包括了作坊名稱,標志及廣告文字。其標志圖案為“白兔捧針”,廣告文字為“收買上等鋼條,造功夫細針,不誤宅院使用,客轉與販,別有加饒,請記白”。
七、宋代印刷技術
宋代的雕版印刷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準。這從現(xiàn)今所見宋版書的精美印刷就可推斷出當時的印刷技術水準。
- 版材及刻版技術:宋代刻版所用木材有梨、棗、梓、黃楊等木。麻沙本多用柔木,可能是一種松,軟易刻的木料。銅版多用于紙幣,留傳至今的還有宋代商標包裝印刷用銅版。
- 版式及規(guī)范化:宋代書籍的版式基本定型。中縫、邊框和行線等組成了古代版式的藝術風格,國子監(jiān)的版本作為范本,對于版式的規(guī)范化起到了促進作用。
- 字體:宋版書主要是歷代名家書體,但也出現(xiàn)了橫平豎直,橫輕豎重的印刷字體。這就是專用印刷字體──宋體字的前身。宋代出現(xiàn)了專職寫版者,他們長期與刻版工匠的合作中,創(chuàng)出這種字體。
- 書籍裝幀形式:宋代書籍的最大突破,是出現(xiàn)蝴蝶裝。這種冊頁裝的形式,以及矩形開本,為以后書籍的形式奠定了基礎。
![pgcp36.jpg (16770 bytes)](images/pgcp36.jpg) |
![pgcp37.jpg (15103 bytes)](images/pgcp37.jpg) |
![pgcp38.jpg (21461 bytes)](images/pgcp38.jpg) |
![pgcp39.jpg (18541 bytes)](images/pgcp39.jpg) |
附圖36. 《宋史》中關于宋初國子監(jiān)存印版的記載 |
附圖37. 《事類賦》(宋兩浙東路茶鹽司本) |
附圖38. 《本草衍義》(宋江西轉運司本) |
附圖39. 《禮記注》(宋淳照四年撫州公使庫本) |
![pgcp40.jpg (28873 bytes)](images/pgcp40.jpg) |
![pgcp41.jpg (22234 bytes)](images/pgcp41.jpg) |
![pgcp42.jpg (21687 bytes)](images/pgcp42.jpg) |
附圖40. 《開寶藏》(北宋開寶元年(973)成都刻印) |
附圖41. 《磧砂藏》(南宋平江府刻印) |
附圖42. 《漢書注》(宋建陽劉元起家塾刻本) |
![pgcp44.jpg (21313 bytes)](images/pgcp44.jpg) |
![pgcp45.jpg (26217 bytes)](images/pgcp45.jpg) |
![pgcp48.jpg (28325 bytes)](images/pgcp48.jpg) |
附圖44. 《冊府元龜》(南宋眉山坊刻本) |
附圖45. 《交子》(北宋印紙幣) |
附圖48. 《攻??先生文集》(宋刻本,為宋體字萌芽) |
![pgcp43.jpg (23808 bytes)](images/pgcp43.jpg) |
![pgcp46.jpg (18626 bytes)](images/pgcp46.jpg) |
![pgcp47.jpg (42449 bytes)](images/pgcp47.jpg) |
附圖43. 《唐女郎魚玄機詩集》(南宋杭州陳宅書籍鋪刻本) |
附圖46. 《會子》(南宋印紙幣版) |
附圖47. 《濟南劉家功夫針鋪》銅版(現(xiàn)存最早的北宋廣告印版) |
|